确定阅读目标
- 能够重述给听众
- 跟踪领域前沿技术
- 调研一个新的领域
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调整自己的阅读深度。
三步走方法
不要每一篇论文都从开始硬读到结尾,而是分段为三步走。每一步建立在上一步的基础之上,并且需要完成这一步应有的目标。
第一步:了解论文总体的idea 第二步:掌握论文的大致内容,但不需要在乎细节。 第三步:深度理解论文
第一步
第一步用来快速浏览整篇论文,对论文有一个大体的认识,花费5~10分钟:
- 仔细阅读标题,摘要,导论。
- 阅读每一章节以及子节的引论,其他的不需要读。
- 浏览一下数学性的内容,了解论文潜在的的理论基础。
- 阅读结论。
- 瞥一眼参考文献,在心里去掉那些你已经读过的。
第一步做完之后,需要对一下五个问题有一个想法:
- 分类: 这篇论文是什么类型的?一项研究的原型?一个现有系统的分析?
- 关联:和其他哪些论文有所联系?需要用到哪些理论基础来分析问题?
- 正确性:论文的假设是否可以被证实?
- 贡献点:论文的主要贡献点是什么?
- 写作:这篇论文写作水平好吗?
过了这些问题,已经足够让你判断论文是否值得继续阅读:不感兴趣、看不太懂、领域无关、正确性不够的论文,不用再看。
同样,自己写作时也是如此。章节要连贯,内容概要要清晰明确,让人能够在浏览中掌握论文的要旨和亮点。用一个精心挑选的图表来总结全文是一种很棒的方法。
第二步
第二步需要更用心地去看全文,但不需要在乎细节(例如证明过程什么的),花费大约一个小时。 此时,可以在留白处写下注释笔记,记录要点,以及一些不懂的术语和问题。
- 仔细看论文的图表插图。轴和标签是否标注正确?结论是否有误差范围?这些普遍的错误可以很好地区分优秀工作和粗制滥造。
- 标记未读的相关参考文献,以便于进一步了解该论文的背景。
第二步做完,需要能够掌握论文内容,并且能够带着支撑性的理论向别人概述文章主旨。这种深度的阅读适合于你感兴趣的,但不一定是你研究方向的论文。
有可能这时候你还是没看懂这篇论文。这时候可以选择先把论文放一放,在过一会(例如读完相关材料)之后再回去读一读。或者先就这样,继续我们的第三步深度阅读。
第三步
第三步是为了想要完整地理解一篇论文。在这一步里,努力尝试去复现/复推这篇论文:和作者基于同样的假设,重新去实现相关工作。然后比较自己实现的版本和论文版本,你会很容易地发现作者的创新点、设想、以及隐藏的错误。
这一步需要特别注意每一个细节之处。我们需要理解论文中的每一个推导和假设,最终,我们可以把其中的知识和技术点加入到我们的知识库中。因此,我们也应该据此记下我们未来要做的工作。
这一步可能要花上数个小时,最后我们应该有能力从记忆中完全把论文结构复现出来,并且对其优缺点了如指掌。
文献调研
踏入一个不熟悉的领域,怎么去选择要阅读的论文呢?
- 利用学术搜索引擎(Google Scholar / CiteSeer)查找三到五篇近期的高引论文。对每篇论文过一次第一步,掌握对相关工作的一个感觉。然后看看它们的相关工作章节,以便找到近期进展的一些概述。直到找到survey综述论文。
- 如果没找到,在参考文献里找一些多次引用的作者和论文。看看这些作者近期工作是在哪出版的,这样可以找到领域内的顶级会议。
- 在这些会议上浏览他们近期的进展,配合上之前搜集的几篇论文,这就构成了调研的文集。可以在其中进行第二步的阅读。特别注意这些文章的共同引用论文。
参考文献
《How to Read a Paper》, S. Keshav David R. Cherito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, University of Waterloo Waterloo, ON, Canada,August 2, 2013,keshav@uwaterloo.ca